溶血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各有哪些特点
来源:未知 时间:2016-07-27 16:13
贫血对于多数人来说,应该不陌生。通常提到此症,都想到是身体缺乏营养造成。贫血又分为溶血性贫血、缺铁性贫血等。
通常所指的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加速,超过骨髓造血功能的代偿能力而发生贫血。一般是贫血、脾大、网织红细胞升高、骨髓红细胞系统增多等。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特点是贫血、黄疸和出现脾大。轻重可因溶血的原因、程度、部位和起病的缓急而不同。
急性溶血。起病急、产生寒战、高热、气憋、呕吐、腹痛、腰背痛等。苍白和黄疸均较显著。如血管内溶血则有血红蛋白尿。贫血严重者可能会引发心力衰竭、休克、昏迷、急性肾衰竭,血型不合也可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。
慢性溶血。多数是血管外溶血,起病缓慢,症状轻微,有肝脾大和黄疸等相关特征。慢性溶血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胆红素血症,可并发胆石症。
通常来说,缺铁性贫血发生早期,患者通常可能出现面色萎黄或苍白,倦怠乏力,食欲减退,腹胀腹泻,吞咽困难。头晕耳鸣,则可能出现晕厥,稍加活动即感气急。伴有冠状动脉硬化患者,可促发心绞痛。妇女可能出现月经不调、闭经等问题。
缺铁性贫血患者还可能有指甲皱缩、不光滑、反甲,皮肤黏膜苍白、皮肤干枯,毛发干燥脱落等现象。如果心动过速,心脏强烈搏动,心尖部或肺动瓣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。贫血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、浮肿等问题。
贫血给人体带来的病理变化:
(一)生理性代偿反应。在组织缺氧的情况下,机体能发挥一些生理代偿机制,更充分利用血红蛋白中的氧,恢复正常功能。代偿机制一般有:增加血红蛋白中氧的释放;增加心脏输出量和加速血液循环;血液总量维持;器官、组织中血流的重新分布;红细胞增生增多等。
(二)组织缺氧。红细胞一般是携氧和运氧的工具。主要功能是将氧从肺运输到全身组织,将组织中二氧化碳输送到肺,由肺排出。贫血时,血液携氧能力降低,输送至组织的氧减少,假如机体没代偿作用或代偿功能不足,就可能使部分组织缺氧,从而影响各个器官、组织的正常功能,随之产生较多系统的症状、体征。如较早出现疲倦、软弱、精神萎靡,四肢无力等症状。各器官、组织功能障碍的程度多数是决定于需氧量的程度。一般来说,中枢神经系统、心脏和骨骼肌需氧量较高。假如发生缺氧,则比较明显。
【 标签:】
【点击:】 【编辑:zhao】
- 上一篇:冠心病患者要掌握哪些急救技巧及预防措施
- 下一篇: 贫血分哪些类型及如何加强护理